查看原文
其他

封禁TikTok背后,犹太势力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

陆弃 陆弃说 2024年12月11日 11:23
文︱陆弃

美国再次拿“国家安全”当幌子,将打压中国企业的戏码演绎到无以复加的地步,而TikTok的封禁法案则直接暴露了背后的犹太势力操纵和利益输送。这不仅仅是针对一个科技平台的打压,而是一次全面的舆论围剿,从北美犹太人联合会对法案的积极支持,到各类亲以色列政客和组织的公开表态,我们看到的是犹太团体利用其在美国的政治影响力,掩盖以色列罪行、封锁全球真相的赤裸行径。

政治操控:犹太团体推动TikTok禁令

以北美犹太人联合会为代表的犹太团体从法案提出之初便深度介入,在国会和舆论场中频频发声。根据《以色列时报》曝光的信息,北美犹太人联合会和反诽谤联盟等组织,不仅积极推动TikTok剥离法案,还在幕后向美国国会议员施加影响,强调TikTok平台上的反犹内容威胁其群体利益。然而,值得注意的是,这些所谓“反犹内容”更多指向的是对以色列暴行的揭露和对巴勒斯坦的同情。

以TikTok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,因其开放性和影响力,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了解巴以冲突真相的窗口。特别是在2023年10月的哈以冲突后,大量用户在TikTok上传关于以色列空袭加沙地带的惨烈画面、巴勒斯坦儿童受难的真实记录。这些内容揭穿了西方媒体一贯亲以的报道倾向,让更多人看清了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系统性迫害。这显然触碰了犹太利益集团的底线,他们开始指责TikTok助长反犹情绪,进而推动美国政府对其进行打压。

封禁背后:美国政客的顺势迎合

美国政客对TikTok的敌视态度不仅服务于犹太团体的利益,也被用来包装为“国家安全”的幌子。共和党参议员皮特·里基茨直言不讳地承认,TikTok在年轻人中传播的亲巴勒斯坦内容远超亲以内容,这是推动封杀TikTok的重要原因。更具讽刺意味的是,美国犹他州参议员罗姆尼在公开论坛上坦言,封杀TikTok是为了弥补以色列在舆论战中的失败。

这一表态揭示了TikTok事件的核心——根本不是所谓的“国家安全”,而是为了压制国际社会对以色列暴行的批评声音。美国政客用“保护国家安全”和“打击反犹主义”的说辞掩盖实质,无非是为了迎合犹太势力在国内的政治影响力。

言论霸权:犹太势力的全球扩张

北美犹太人联合会对TikTok事件的态度,体现了犹太势力在全球范围内对舆论的操控野心。他们不仅在美国国内施加影响力,还通过国际组织和媒体网络将这一霸权扩展到全球。针对TikTok的指控中提到,平台上的反犹评论一年增长了912%。然而,这个所谓的“增长”并未具体说明如何界定“反犹内容”,实际上,许多只是对以色列政策的批评,被强行归类为反犹主义。

这种扩大化的定义不仅限制了对以色列政策的正常批评,也进一步削弱了国际社会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发声空间。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以“反犹主义”为幌子,掩盖犹太利益集团对话语权的垄断。

舆论场的战场化:TikTok成为眼中钉

在传统媒体被亲以势力高度渗透的背景下,TikTok这样的平台成为他们的“眼中钉”。TikTok因其用户群体庞大且偏向年轻人,成为新的信息传播高地。而这一平台恰恰为巴勒斯坦问题提供了更多维的叙事渠道,使得以色列在国际舆论场中长期占据的有利地位受到冲击。

通过控制传统媒体,他们可以塑造单一的亲以叙事;通过打压TikTok,他们试图遏制另一种声音的兴起。然而,这种控制欲的结果,只会让国际社会进一步认清以色列及其背后势力的真实面目。

美国以“国家安全”为名推动封禁TikTok,看似出于技术竞争与安全考量,实则是犹太势力为巩固其话语霸权而导演的一场闹剧。无论是推动法案的犹太团体,还是迎合其利益的美国政客,都在以牺牲舆论自由为代价,维护一个不公正、不透明的利益体系。

TikTok的封禁风波,是犹太势力利用政治影响力打压异见声音的缩影。它不仅暴露了美国在所谓“言论自由”问题上的双标,也让人看清那些高举人权大旗的群体如何用“自由”之名,行压迫之实。这场围猎,无论是对TikTok还是对全球公平舆论环境,都是一次无耻的攻击。

陆弃 · 目录
上一篇围剿TikTok,美国霸权的最后疯狂!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陆弃说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选择留言身份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